扫盲!Apple ID 美区/香港等非国区注册和改区教程 2024 最新版

扫盲!Apple ID 美区/香港等非国区注册和改区教程 2024 最新版

对于 iOS 用户来说,在做境外的投资也好、玩信用卡也好,甚至是有一些普通的游戏和 App 的下载都需要一个非国区的 Apple ID 才能下载

发现还是有不少小伙伴并不知道如何注册非国区的 Apple ID,今天扫盲一下吧。

Apple ID 的区域选择

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,很多 App 所上架的市场并不相同。在拥有一个国区 ID 之后,通常我们会准备这些地区的 Apple ID:

  1. 美区:Apple 的大本营,自然是 App 上架最多的,也是服务最完整的区域

  2. 香港:一些金融类 App 会仅在香港区上架,比如汇丰香港信用卡的 Reward+

  3. 日区:很多日系小游戏可以在日区下载,当然,玩游戏通常还需要一个支付渠道

Apple ID 实际上是可以直接改区的,但是由于 Apple ID 同时会绑定 iCloud 等服务,通常还是建议大家保留主号不要动,另外准备 1 ~ 2 个其他区的账号做辅助。

我个人的主号还是国区的,次要的是美区号,然后还有2个小号随时改区下 App。

注册准备

  1. 手机号:手机号不需要唯一,你可以所有地区的号都使用同一个 +86 手机号

  2. 邮箱:邮箱需要唯一,Gmail 的 + 别名方式是不被允许的

注册过程

Apple ID 注册方式有很多,通过 Apple 设备的方式其实不太方便,通常要你先登出 iCloud 服务才会出现注册按钮。

这里建议直接通过网页注册:https://appleid.apple.com/

第一步需要注意的几点:

  1. 第二行,国家或地区选择你要注册的地区

  2. 邮箱:需要唯一,即需要一个没有注册过 Apple ID 的邮箱

  3. 电话号码:可以直接使用大陆的 +86 手机号,一个号码可以反复注册多个号

然后就是验证邮箱:

以及验证手机号:

注册完成后,设置一下付款方式。

这一步也可以到 App Store 上操作,电脑上输入地址方便,推荐电脑上操作

弹窗出来按要求填写信息。这里的关键就是最上面的“国家和地区”,选择你要的地区。

下面的账单地址、寄送地址,可以直接网上搜一个地址生成器,然后生成对应的地址,比如我是香港,那就生成香港地址。

如果你的注册美区账号,记得选择免税州地址:比如 Delaware 等

到这里,通常你就可以在 App Store 登录愉快的下载免费的 App 了。

要注意的是 “付款方式”,如果你没有当地的银行卡,还是建议选无,不要尝试跨区消费,苹果的风控不是闹着玩的。

已有账号切换国家/地区

当你注册了一个纯粹只是为了下载 App 的号之后,实际上是可以随时切换国家或地区的。

💡 注意:不建议对主号进行频繁换区操作,避免被风控封号。注册一个专门用来干这种事情的小号比较稳妥。

换区流程:

登录 https://appleid.apple.com/ ,点击“个人信息” 中的“国家或地区”:

提示你要更新付款方式,点击“更改国家或地区”:

同样的方式:

  1. “国家或地区” 选择你要切换的目的地,比如我从香港切换到新加坡

  2. 搜一个对应国家或地区的地址、邮编信息,姓名和电话不重要,随便填(小号玩坏也无所谓)

  3. 付款方式选无

点击更新即可,完成后,你需要重新登录 App Store 一下。

总结一下

其实苹果账号的注册非常简单。核心的就是几个注意事项:

  1. 单独搞一个小号做换区操作

  2. 地址可以随便 Google 一个,或者找一个地址生成器

  3. 付款方式选“无”,消费可用礼品卡

原创不易,如认为有价值,请不吝赞赏充电⚡️

微信赞赏码
微信 扫码,为我买一杯咖啡☕️
公众号二维码
关注公众号,获取最新文章推送

相关阅读

双十一作为消费者,可以骂点什么?

双十一作为消费者,可以骂点什么?

这两天,杭州城正式从夏天火炉模式秒切到湿冷的冬天模式了。Google AI 告诉我今年可能不是暖冬,那大概文一西路的大厂双十一可以**大麦**了。 温度为什么会影响双十一?众所周知,国内电商几分天下,经过多年的打斗,用户的购物惯性还是 3C 去某东,服饰去某宝/猫。服饰快消一直是文一西路的头牌,这万一要是双十一期间天气太热,冬大衣卖不出去可受伤了。 近几年,每到双十一期间,网上就会充斥着大家的骂声,很多人都会骂参加个双十一,还得先复习一下数学。各类优惠券和折扣眼花缭乱,要算清楚到手价可是难上加难。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平台要这么做,真的没法优化吗?简单讲几个原因: <span...

这三周 #18 - 权衡与取舍

这三周 #18 - 权衡与取舍

写下标题的时候,发现已经过三周了,那就叫这三周吧。 ## 权衡和取舍 这是曼昆的《经济学原理》中开篇讲的第一个经济学原理:人们总是面临权衡和取舍。 最近历史剧刷到《贞观之治》了,李世民总是被魏征怼,用兵就要费民力,顾此总是会失彼。 投资更是如此,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无限子弹,眼看着 OpenAI 给各个芯片厂商点石成金,眼看着川普政府给传统产业入股,很多人都想着能分上一杯羹。然而在各个票之前的反复横跳,反而错失机会。是否选择坚持投资自己的认知,本身也是一个 Trade-off。 权衡需要技巧,取舍需要清晰的认知,这一点挺难的,因为任何一个选择都必然伴随着机会成本的丧失。 ##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