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用 Notion 记录交易日志

使用 Notion 记录交易日志

众所周知,投资的知识大多是从亏钱的过程中学习到的。这些花了钱的知识,还是需要把它沉淀下来,反复吸收才行。这两天开始改用 Notion 记录交易日志,分享一下。

写日志的必要性

我认为做任何投资的小伙伴都应该学着做投资记录,虽然看上去麻烦,但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
交易日志是实实在在的自己的实盘操作记录,相当于错题集和优秀作品集。和学生时期的错题集一样,能够让你提炼一些关键信息,在后面的交易过程中随时参考。

记录完整的交易过程,可以在空的时候打开模拟软件,在回放操作,做更多的回测。因为当交易还没平仓的时候,心情和回测的时候是不一样的。回测的时候,更平静的心态,你可能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。

最后就是成就感了,看着记录下来的交易日志,你也会觉得非常有意思。也能看到自己这一路以来是否有真正的成长,还是说一直都在做原地踏步。

日志记录哪些内容?

我曾经搜寻过网路上各种国外友人的交易记录模版。包括为各种策略专门定制的,大多都是用 Excel 做的(万能的 Excel)

放几个我之前找的:

这些表格都设计得非常专业,当然,实际记录起来也相当麻烦。

我的 Notion 版日志,只保留了相对较少的字段:

  • Open Date:开仓日期

  • Ticker:标的代码

  • Strategies:使用的策略

  • Strike:行权价,多腿策略价格从低到高写

  • Expiration:到期日

  • Premium:权利金

  • Exit Date:平仓/退出日期

  • Qty: 数量

  • Days Hold:持有天数(Exit Date - Open Date)

  • P&L:最终盈亏

选择 Notion

日志的记录使用 Notion 的 Database 功能设计。数据库 Database 是 Notion 比较有特色的功能。虽然看上去很复杂,实际上非常简单。可以理解为它可以把一大堆页面集合到一起管理。然后数据库的每一个字段会作为这个页面的固定字段。

举例:

打开后的页面如下:

上面的结构化字段即数据库的每一列的字段,你可以直接在外面的表格试图填写,也可以展开页面,在页面顶部填写。

下方则是普通的页面内容区域,可以正常写图文甚至插入文件等。

这也是我换用 Notion 的主要原因,Excel 虽好,可以将这些数据画成更多图表来分析,但是 Excel 不太适合撰写较长的操作记录、开仓原因等等

Notion 交易日志创建

创建比较简单,首先新建页面,然后输入 / 或者点击页面上的加号

找到 Database - Inline 插入

插入后如下图:

默认 Notion 会给你两个字段,点击后面的➕号可以新增字段,点击列头可以进行修改:

按需求添加即可。需要注意的是,其中默认字段 Name 是不可以修改字段类型的,因为这个字段被 Notion 设计为页面的标题字段所用,所以,即不可修改,也不可删除。

你也可以使用 Notion 提供的公式做简单的计算,比如上文的 Days Hold 字段,就可以用公式计算:

一挪迈的思考

很多券商的软件实际上也有挺强大的仓位管理功能,因此很多数据我们也不必要做过多的记录。对我来说,除了关键的订单信息记录之外,更重要的还是对于这些订单操作的背后原因的复盘,以及由此来构建自己的投资理论框架。

有数据就好分析,对吧。

原创不易,如认为有价值,请不吝赞赏充电⚡️

微信赞赏码
微信 扫码,为我买一杯咖啡☕️
公众号二维码
关注公众号,获取最新文章推送

相关阅读

双十一作为消费者,可以骂点什么?

双十一作为消费者,可以骂点什么?

这两天,杭州城正式从夏天火炉模式秒切到湿冷的冬天模式了。Google AI 告诉我今年可能不是暖冬,那大概文一西路的大厂双十一可以**大麦**了。 温度为什么会影响双十一?众所周知,国内电商几分天下,经过多年的打斗,用户的购物惯性还是 3C 去某东,服饰去某宝/猫。服饰快消一直是文一西路的头牌,这万一要是双十一期间天气太热,冬大衣卖不出去可受伤了。 近几年,每到双十一期间,网上就会充斥着大家的骂声,很多人都会骂参加个双十一,还得先复习一下数学。各类优惠券和折扣眼花缭乱,要算清楚到手价可是难上加难。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平台要这么做,真的没法优化吗?简单讲几个原因: <span...

这三周 #18 - 权衡与取舍

这三周 #18 - 权衡与取舍

写下标题的时候,发现已经过三周了,那就叫这三周吧。 ## 权衡和取舍 这是曼昆的《经济学原理》中开篇讲的第一个经济学原理:人们总是面临权衡和取舍。 最近历史剧刷到《贞观之治》了,李世民总是被魏征怼,用兵就要费民力,顾此总是会失彼。 投资更是如此,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无限子弹,眼看着 OpenAI 给各个芯片厂商点石成金,眼看着川普政府给传统产业入股,很多人都想着能分上一杯羹。然而在各个票之前的反复横跳,反而错失机会。是否选择坚持投资自己的认知,本身也是一个 Trade-off。 权衡需要技巧,取舍需要清晰的认知,这一点挺难的,因为任何一个选择都必然伴随着机会成本的丧失。 ##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