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三周 #18 - 权衡与取舍

这三周 #18 - 权衡与取舍

写下标题的时候,发现已经过三周了,那就叫这三周吧。

权衡和取舍

这是曼昆的《经济学原理》中开篇讲的第一个经济学原理:人们总是面临权衡和取舍。

最近历史剧刷到《贞观之治》了,李世民总是被魏征怼,用兵就要费民力,顾此总是会失彼。

投资更是如此,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无限子弹,眼看着 OpenAI 给各个芯片厂商点石成金,眼看着川普政府给传统产业入股,很多人都想着能分上一杯羹。然而在各个票之前的反复横跳,反而错失机会。是否选择坚持投资自己的认知,本身也是一个 Trade-off。

权衡需要技巧,取舍需要清晰的认知,这一点挺难的,因为任何一个选择都必然伴随着机会成本的丧失。

更文

「用期权打造一人保险公司」的第一篇已经发布了,这一篇算是一个导论,没有特别干的内容。作为第一篇,主要还是梳理一下大纲。虽然是付费文章,不过在公众号上只收取一个微信豆。

这一系列核心围绕「期权卖方策略框架」的搭建。期权卖方和买方完全不同,卖方没法一夜暴富,那些上百倍的期权深化基本上都和卖方没半毛钱关系。但卖方就像建造一台慢速的印钞机,虽然速度慢,但是实打实的在创造现金流入。

经常有人会妖魔化期权,比如有人会评论 ”折腾到最后都是白忙活一场“ 之类的。我觉得是否是白忙活和用什么策略其实无关,而是和人有关。没必要神化期权,也大可不必妖魔化,这只是万千投资工具中的一种罢了。

玩 AI

这个板块曾经叫做「独立开发」的,我觉得现在不能叫这个名字了。首先是不「独立」了,大部分时间是使唤 AI 模型进行写代码,其次「开发」也和以前不一样了,以前是开发程序,现在更多的是开发 AI 编程的模式。

很多粉丝并不是程序员技术出生,我倒是觉得都可以去尝试一下。目前的模型做点简单的编程,写个小游戏都不在话下。难的是做有复杂逻辑的程序上。让 AI 写代码相当于找一个非常专业的程序员助手,但这个程序员有个很恶心的毛病 —— 记性极差(现阶段的 AI 模型,都有 token 和上下文容量限制,简单的说就是 AI 看的内容和输出的字数多了之后,就慢慢把前面看过和说过的给忘了)所以做一些复杂的程序的时候,不加以约束就会有开发完一个功能,就覆盖了上个功能这种情况。

我目前的解决方案是每一次迭代后,让它自己总结修改的东西,记录到文档,并让他每开展新的工作前,都回顾一下前面的工作。

其实除了写代码,让 AI 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,要时刻牢记,它的记性很差,但效率很高。

原创不易,如认为有价值,请不吝赞赏充电⚡️

微信赞赏码
微信 扫码,为我买一杯咖啡☕️
公众号二维码
关注公众号,获取最新文章推送

相关阅读

用期权打造一人保险公司 - 保险和期权
付费

用期权打造一人保险公司 - 保险和期权

本文为「用期权打造一人保险公司」系列文的第一篇。 此系列也算是一些外文书籍的读后感整理,作为付费系列文章分享。 ## 保险业和做期权异同 不少期权的入门课程中,都将期权比喻为一份保险。那么做期权卖方,就好比开一家保险公司。如何让保险公司盈利,还是得研究研究保险公司的运作原理,是怎么赚钱,又是怎么亏钱的。然后我们再看看用期权打造一个人的保险公司应该怎么做? 先放上保险业务和期权交易的业务流程对比图: ![](https://imgs.innomad.io/blog/20250917205849797.png) 上图便是保险公司的价值链和期权交易环节的映射。简单剖析: ###...

lock-1
如何维护好手中的香港银行卡、美国银行卡

如何维护好手中的香港银行卡、美国银行卡

国庆期间,想必不少朋友又入手了香港卡、美国卡或者其他境外地区的银行卡。对于曾经没有接触境外卡的朋友来说,有一些雷很容易误踩。尤其是新开的账户,银行对客户还处于了解期间,这时候很容易触发风控。 ![](https://imgs.innomad.io/blog/20251003072722444.png) 今天简单聊一下如何维护好手中的境外卡,也欢迎在评论区补充。 ## 基本原则 ### 使用真实 KYC 资料 KYC(Know-your-customer),也就是客户识别,客户尽职调查,和持续监控。这一系列是银行/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基础。伪造信息,会让银行对客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