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这三周 #18 - 权衡与取舍
写下标题的时候,发现已经过三周了,那就叫这三周吧。
权衡和取舍
这是曼昆的《经济学原理》中开篇讲的第一个经济学原理:人们总是面临权衡和取舍。
最近历史剧刷到《贞观之治》了,李世民总是被魏征怼,用兵就要费民力,顾此总是会失彼。
投资更是如此,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无限子弹,眼看着 OpenAI 给各个芯片厂商点石成金,眼看着川普政府给传统产业入股,很多人都想着能分上一杯羹。然而在各个票之前的反复横跳,反而错失机会。是否选择坚持投资自己的认知,本身也是一个 Trade-off。
权衡需要技巧,取舍需要清晰的认知,这一点挺难的,因为任何一个选择都必然伴随着机会成本的丧失。
更文
「用期权打造一人保险公司」的第一篇已经发布了,这一篇算是一个导论,没有特别干的内容。作为第一篇,主要还是梳理一下大纲。虽然是付费文章,不过在公众号上只收取一个微信豆。
这一系列核心围绕「期权卖方策略框架」的搭建。期权卖方和买方完全不同,卖方没法一夜暴富,那些上百倍的期权深化基本上都和卖方没半毛钱关系。但卖方就像建造一台慢速的印钞机,虽然速度慢,但是实打实的在创造现金流入。
经常有人会妖魔化期权,比如有人会评论 ”折腾到最后都是白忙活一场“ 之类的。我觉得是否是白忙活和用什么策略其实无关,而是和人有关。没必要神化期权,也大可不必妖魔化,这只是万千投资工具中的一种罢了。
玩 AI
这个板块曾经叫做「独立开发」的,我觉得现在不能叫这个名字了。首先是不「独立」了,大部分时间是使唤 AI 模型进行写代码,其次「开发」也和以前不一样了,以前是开发程序,现在更多的是开发 AI 编程的模式。
很多粉丝并不是程序员技术出生,我倒是觉得都可以去尝试一下。目前的模型做点简单的编程,写个小游戏都不在话下。难的是做有复杂逻辑的程序上。让 AI 写代码相当于找一个非常专业的程序员助手,但这个程序员有个很恶心的毛病 —— 记性极差(现阶段的 AI 模型,都有 token 和上下文容量限制,简单的说就是 AI 看的内容和输出的字数多了之后,就慢慢把前面看过和说过的给忘了)所以做一些复杂的程序的时候,不加以约束就会有开发完一个功能,就覆盖了上个功能这种情况。
我目前的解决方案是每一次迭代后,让它自己总结修改的东西,记录到文档,并让他每开展新的工作前,都回顾一下前面的工作。
其实除了写代码,让 AI 做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,要时刻牢记,它的记性很差,但效率很高。
原创不易,如认为有价值,请不吝赞赏充电⚡️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