盈透 Adaptive 算法订单:如何在毫秒间帮你抢到最优价?

盈透 Adaptive 算法订单:如何在毫秒间帮你抢到最优价?

前面写过一篇盈透 IBKR 的基本订单类型(盈透 IB 的订单类型),但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,盈透这玩意儿的订单类型菜单下边还带有一个标签页可以切换。另一边是所谓的 算法订单 (Algo)。

盈透可以说是把下单这个环节玩出花来了,算法订单,简单说就是给你一堆算法模型,当股价/技术指标匹配模型之后,就帮你设置订单,用算法寻求成交。

以 App 上默认提供的这些算法订单类型为范围,来学学这些都是啥。

这类算法类型我看了下在 App 端并没有做汉化翻译,不过都是简单的英文单词,不难理解。

因为都是些高级的算法订单,一篇文章就只写一个吧,本文写写 Adaptive 自适应算法。

虽然是「算法订单类型」,但阅读这系列文章不需要你会数学/算法。

Adaptive 算法:在买卖价差内“讨价还价”

Adaptive 算法的核心思想很简单:旨在结合 IBKR 的智能路由能力,帮助投资者以优于普通市价单或限价单的总成本效率快速成交。

对比一下:

普通市价单: 交易是“一锤子买卖”。买入时,直接用最高价(卖价)吃掉所有挂单。

Adaptive 算法: 它不会直接冲向卖价。它会先看看买卖价之间的空隙,然后像一个精明的商人,在价差内慢慢地尝试提交价格更优的订单。

它利用 IBKR 强大的智能路由系统,不断动态调整价格,试图在买家和卖家之间找到一个更甜蜜的成交点,帮你省钱。

💡 小知识: 当股票的价差较宽(比如 $10.00 买,$10.05 卖)时,这个算法的效果尤为显著,因为它有更大的空间去帮你争取价格改善!

参数设置

在订单类型中选择 「Adaptive」之后,会多出一个算法设置的区块:

Adaptive 算法参数很简单,只有一个:Adaptive order priority / urgency,也就是优先级(紧急程度)

很好理解,券商在寻求成交的时候,两个因素互相制约:价格 和 速度。如果你希望尽快成交,价格势必会稍差一些,反之亦然。

这里的优先级设置,就是定义你所寻求的「成交紧急程度」,总共有三个选项:Urgent(十万火急)、Normal(普通)、Patient(不着急)

你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,定义价格优先还是成交速度优先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你选择了 Patient,很有可能无法成交,因为价格可能早已偏离很远了。

Adaptive 的两种用法

之所以说盈透玩得花,是因为这个算法能附加到「市价单」和「限价单」上,从而替代这两种基本订单类型。

替代市价单

当你提交一个 Adaptive 市价单时,它不再是无脑地冲向最高价。它会:

先尝试在价差中间成交。

如果不行,再逐步向最高价靠拢。

这比普通市价单更能保证你不会因为执行方式而多花钱。

设置方法很简单,比如 App 端:

选择委托单类型/Order Type 为 「Adaptive」之后,删除下方的「限价」值,如下图,这样提交之后,会被认为是市价Adaptive 单子。

替代限价单

同理,也可以替代普通的限价订单,操作也很简单,就是不要在「限价」的框内设置你的价格。

效果:如果你下单了一个买入订单,且限价设置的较为激进(接近卖价),Adaptive 算法接管之后:

它会主动在价差内搜索,帮你以优于你设置的限价的价格成交。

相当于设置了一个安全保障: 无论如何,算法都不会让你以差于你设定的限价成交。

注意事项

一挪迈的思考

Adaptive 算法还是比较简单的,且无论你的资本大小,订单大小,都可以去使用。个人认为,大多数的情况下,都可以使用 Adaptive 替代简单的市价和限价单。

原创不易,如认为有价值,请不吝赞赏充电⚡️

微信赞赏码
微信 扫码,为我买一杯咖啡☕️
公众号二维码
关注公众号,获取最新文章推送

相关阅读

这三周 #18 - 权衡与取舍

这三周 #18 - 权衡与取舍

写下标题的时候,发现已经过三周了,那就叫这三周吧。 ## 权衡和取舍 这是曼昆的《经济学原理》中开篇讲的第一个经济学原理:人们总是面临权衡和取舍。 最近历史剧刷到《贞观之治》了,李世民总是被魏征怼,用兵就要费民力,顾此总是会失彼。 投资更是如此,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无限子弹,眼看着 OpenAI 给各个芯片厂商点石成金,眼看着川普政府给传统产业入股,很多人都想着能分上一杯羹。然而在各个票之前的反复横跳,反而错失机会。是否选择坚持投资自己的认知,本身也是一个 Trade-off。 权衡需要技巧,取舍需要清晰的认知,这一点挺难的,因为任何一个选择都必然伴随着机会成本的丧失。 ##...

用期权打造一人保险公司 - 保险和期权
付费

用期权打造一人保险公司 - 保险和期权

本文为「用期权打造一人保险公司」系列文的第一篇。 此系列也算是一些外文书籍的读后感整理,作为付费系列文章分享。 ## 保险业和做期权异同 不少期权的入门课程中,都将期权比喻为一份保险。那么做期权卖方,就好比开一家保险公司。如何让保险公司盈利,还是得研究研究保险公司的运作原理,是怎么赚钱,又是怎么亏钱的。然后我们再看看用期权打造一个人的保险公司应该怎么做? 先放上保险业务和期权交易的业务流程对比图: ![](https://imgs.innomad.io/blog/20250917205849797.png) 上图便是保险公司的价值链和期权交易环节的映射。简单剖析: ###...

lock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