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两周 #15

这两周 #15

两周又过去了,分享一下生活/思考。

对社群的思考

「Innomad一挪迈」的小红书和公众号运营快两年了。

回头看,我几乎没写过博眼球式的灌水内容,粉丝增长速度也比很多随手日更的账号要慢。

但积累下来的读者却不少,微信好友也早已超过2000。我创建的社群叫「搞钱研究院」,现已开设至第六院(跳过第四院,实为5个群)。

关于是否设置入群门槛,我犹豫过好几次。一直觉得,应该保留一个所有人都能轻松加入的平台,因此始终完全开放。两年下来,整体氛围还不错。

但随着人数增多、群越开越多,管理精力也越来越分散,很难再跟进每一条聊天记录。很多曾经赞助过我的热心读者,我都一一记着,但确实没办法一一关照到。

这两天二群发生的事,让我又一次思考这个问题。最终还是决定再拉一个有一定门槛的群。门槛不是直接收费,无论通过何种渠道赞助过我、金额达到一定标准的朋友即会收到邀请。

以后有啥福利就优先发这群。

没有完美的方案,先这样运行看看吧。

Vibe Coding

之前写了一篇「代码已死,编程永生」。之后的几天一直都在试探一些新的所谓 AI 编程工具的能力编剧。跑了几个项目,有失望,也有惊喜。

惊喜的是,只要技术方案写得够仔细,它一定会给你写出个玩意儿来。

失望的是,即便写出来了,肯定不如你所愿,还是得改,改就得去看它写的代码。

还是前面写文章时候的观点:如果要写一个稍复杂的应用,Vibe Coding 还是非常考验人的架构设计能力的。当然只是写写工具脚本,完全不懂代码都行。

巧的是 MoneyXYZ 最新视频聊了 Vibe conding 在 X 引起了“大战”。我也回复了我的看法:

思考

这两天,盈透 App 在国区下架,同时也有传出需要提供存量证明。其意之明显不必再说。

据传近期会有相关的正式规定下发,等等看。

原创不易,如认为有价值,请不吝赞赏充电⚡️

微信赞赏码
微信 扫码,为我买一杯咖啡☕️
公众号二维码
关注公众号,获取最新文章推送

相关阅读

这三周 #18 - 权衡与取舍

这三周 #18 - 权衡与取舍

写下标题的时候,发现已经过三周了,那就叫这三周吧。 ## 权衡和取舍 这是曼昆的《经济学原理》中开篇讲的第一个经济学原理:人们总是面临权衡和取舍。 最近历史剧刷到《贞观之治》了,李世民总是被魏征怼,用兵就要费民力,顾此总是会失彼。 投资更是如此,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无限子弹,眼看着 OpenAI 给各个芯片厂商点石成金,眼看着川普政府给传统产业入股,很多人都想着能分上一杯羹。然而在各个票之前的反复横跳,反而错失机会。是否选择坚持投资自己的认知,本身也是一个 Trade-off。 权衡需要技巧,取舍需要清晰的认知,这一点挺难的,因为任何一个选择都必然伴随着机会成本的丧失。 ##...

用期权打造一人保险公司 - 保险和期权
付费

用期权打造一人保险公司 - 保险和期权

本文为「用期权打造一人保险公司」系列文的第一篇。 此系列也算是一些外文书籍的读后感整理,作为付费系列文章分享。 ## 保险业和做期权异同 不少期权的入门课程中,都将期权比喻为一份保险。那么做期权卖方,就好比开一家保险公司。如何让保险公司盈利,还是得研究研究保险公司的运作原理,是怎么赚钱,又是怎么亏钱的。然后我们再看看用期权打造一个人的保险公司应该怎么做? 先放上保险业务和期权交易的业务流程对比图: ![](https://imgs.innomad.io/blog/20250917205849797.png) 上图便是保险公司的价值链和期权交易环节的映射。简单剖析: ###...

lock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