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双倍上涨,单倍下跌的 ETF,值得玩吗?
就这两天,Leverage Shares 推出了一串所谓「上涨算双倍,下跌只算单倍」的个股 ETF,具体有 TSLO(特斯拉)、NVDO(英伟达)、COIO(Coinbase)、PLOO(Palantir)、MSOO(微策略)等。
抽时间开箱一下,看看玩的是什么花样,本文以 TSLO 为例。
如果你还不知道 ETF 是什么,可以参考我写的 ETF 入门系列:
基本概况
-
成立时间:Aug 13, 2025
-
费率:0.75%
-
当前体量:$398280.00
策略原理
惯例,先看持仓:
先看杂项。大比重的美国国债,和少量债券基金。剩下的都是 TLSA 的相关期权。
根据官方说明,这些债券的持有主要作为衍生品(期权)的抵押。
期权部分,上面表格展示的比较简单,基金实际可能会使用 FLEX 期权(可以自主定制到期日和行权价,且为欧式期权,即不能提前兴权,和我们散户交易的特斯拉期权不同)。上图也可以看到,它的行权价都是非标准的。
不过都是期权,原理大差不差,不影响我们模拟和理解。
简单实用 thinkorswim 模拟一下盈亏图(大致取了一下接近的行权价):
期权分解
整个策略可以看作以下几个部分:
第一:合成正股
这个策略比较简单,就是卖出一份平值 ATM 的 PUT 期权(ATM 几行权价约等于股票现价),同时买入一份 ATM 的 CALL 期权。
也就是上图中的:买入 322.5 CALL,同时卖出 322.5 PUT,比例是 1:1。
这样操作后,整个持仓相当于买入 1 份 TSLA 股票(如果你不理解期权原理,只需要理解这一点)。
第二:加速双倍收益
卖出一份平值附近的期权,以试图获取双倍上涨收益。
上图中的买入 340 CALL。(PS:虽然第一步的合成正股和这里的加速部分,官方说明书里都写了 ATM 附近期权,但实际可能不是同一个行权价,这应该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计算下来的选择。当然,不影响理解策略。
这一步,买入的 call 会在上涨期间,因为期权非线性关系,会增加大于 0.5 的 delta(delta 理解为涨跌倍速,正股是1倍,即1个delta,ATM 期权是 0.5)。加之其他因素,会产生大约 2 倍于正股的收益。
第三:收回第二步的成本
卖出 2 份价外的 CALL,以弥补第二步买入期权的花费。
这一步操作后,除了收回第二步的成本,还会设置一个收益上限值,即上图中右上角的水平线部分。
双倍上涨怎么回事?
基金设定了一个回报周期,大约为一个月。基金会在每个月末的时候,制定下一个月的收益计划。
基金会设置一个收益上限(参考上述第三部),比如,设置 5%(针对 TSLA 的月末股价),那么期末(一个月后)基金收益上限为基金初始值的 110%
也就是:在 TSLA 涨到 105% 之间,基金会有 2 倍的收益。
单倍下跌怎么说?
因为产生双倍的操作是买入了1份 ATM CALL,并未涉及下端的收益曲线,因此,下跌仍然保持「合成正股」部分的曲线,也就是 1 倍。
值不值得玩?
我个人认为不太值得去玩,理由有以下几个:
-
本身整个策略由衍生品构成,需要承担额外的衍生品风险
-
这个 ETF 并非传统的「缓冲基金」,本文所说的基金下行部分并未设置任何保护或者缓冲(buffer)
-
上涨虽然是双倍,但受限,下跌虽然是单倍,但不受限,举个例子,买入 100块钱,这个月特斯拉疯涨了 20% 以上,那么变 110 块,下个月特斯拉阴跌了 20%,剩 88块。
-
管理费高,流动性差,买卖摩擦大。
这类 ETF 似乎更适合波动不那么大的底层。
一挪迈的思考
美股 ETF 太能玩了,结合衍生出千变万化。ETF 新品上市和数码产品产品一样,每个产品面向的需求面不一样,还是拆开看看,是不是自己真的有这个需求。